关于纹样,我们并不陌生。比如:龙凤纹、饕餮纹、万字纹、如意纹、回形纹、水波纹、云纹、连环纹、金锭纹、龟背纹等等。
这些纹样,或被编织进锦缎里,或铸造描绘在青铜器与瓷器之上,或应用于建筑装饰,或食物的制作,譬如:潮汕粿、月饼。
不同的纹样有不同的寓意:应用广泛的万字纹来源于佛教梵文,寓意平安;冰裂纹用于窗心,有“寒窗”之意,读书人期望经过寒窗苦读考取功名光耀门楣。
为啥提纹样呢?因为小都最近看了一场有意思的展览就跟这有关。眼下知美术馆的两场展览同时开放:“深根——地景异观”艺术家群展、韩梦云个展“那流动的必将永存”。
看完韩梦云的个展之后,小都就被圈粉了。去过的博物馆、见过的展品翻开了篇,那些装点在细节之处的纹样开始在我眼前环绕,或许就是重新去审视纹样的那刻,也就意识到了其美丽之处。
相较“深根——地景异观”艺术家群展,位于知美术馆三楼的韩梦云个展“那流动的必将永存”展出作品数量并不够多。这是实话。
从美术馆二楼通往三楼,抵达韩梦云个展需要经过两条廊道,两条廊道的墙面上都悬挂着她收藏的木雕印章。
木雕印章是古老和悠久的传统,在印度、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有。早期,韩梦云收集了很多印度木雕印章,去新疆采风才发现那里也有此类物件,只是两个地区对其使用方法完全不同,比如:
印度直接印在布匹上,更偏向于一种织布的方法;新疆没有丰富的水资源,不能像印度那样印制并不断去洗、去染,这里的人们更爱用木雕印章做草图,再根据草图用羊毛来织地毯。
韩梦云觉得木雕印章背后的流变概念很有意思:一个东西到了另外一个地方,因为自然环境、人文环境的不同必须发生改变。
曾在美国读艺术,经历美国现代主义教育后,韩梦云不断怀疑、反思自己对西方艺术的认知,毕业回国开始文化寻根,学习书法,佛教、道教等,并于2015年去往京都大学古典印度学系学习梵文一年。
梵文拓展了韩梦云对世界的认识,她学会纵向看待现代图像的演变过程,也对不同文明与群体及其宗教、文化、历史的融合产生出兴趣。
跳出“大中华”和“大西方”的视角,韩梦云还关注阿拉伯文化、文化等,现在又把目光聚焦于中亚。她认为,这不代表自己以一种侵略的方式去理解他者的文化,而是在其他文化里看见中国。
通过佛教的研习,她发现中国很多文化内容源自印度。“舶来品”佛教与本土文化经过上千年时间融合,由此发展出了中国自己独特的艺术、文学等表现形式。
或许,运气好,我去的那天天气格外好,天阔云高,西斜的阳光透过知美术馆外层瓦片映射在向阳廊道的墙面,瓦片的影子与古老的木雕印章相互映衬,那瞬间我的内心发出一万声呐喊:美。
在另一条背阳的廊道,有沾着彩色颜料的印章,没有阳光的照射,更多了一分平滑、清晰的质感。
先来说说⽂献桌。除了印度和中国等地收集的⽊雕印章,文献桌陈列了拓印纸本,以及2020年韩梦云在印度⽥野调查时所拍摄的当地纺织⼯作室照⽚。
韩梦云关注的手抄本艺术也陈列其中,里面包含了西方基督教手抄本、印度Ragamala绘画、阿拉伯寓言故事集《卡里莱和笛木乃》、波斯细密画等。
此外,还有学者柯律格、巫鸿和穆宏燕的专著,阿根廷文豪博尔赫斯和伊朗导演、诗人阿巴斯的⽂集以及古典印度学和梵⽂相关的阅读资料。
其中,Ragamala绘画通常描绘特定的音乐旋律和情绪,每一幅画作都有独特的色彩和情绪表达。艺术家们常常在画作边缘附上诗歌来解释画作的情感和意境。
而《卡里莱和笛木乃》故事源出古代印度梵文的《五卷书》,以鸟兽的生活比喻人生,表达伦理道德观念和处世教训,抒发改革社会、治理国家的政治抱负。
其中的木雕印章更像是韩梦云的绘画工具。那么,她怎么样去使用这些工具进行绘画?
在另一边《25则语法》绘画装置中,呈现了韩梦云用木雕印章在帆布上进行的拓印实验。她尝试了很多方法,使用不相同的媒介让纹样发散开或者集中。
她把木雕印章变成一种元素或者语汇进行抽象重组,似乎正在创造某种属于自身个人的木雕印刻绘画语法。这也是本组作品被命名为“25则语法”的原因。
2020年,从印度采风结束之后,韩梦云带回了很多木雕印章回到工作室开始疯狂创作,此次展览的作品都是在那时慢慢发展出来的。
这些纹样构成了某种建筑形式,有的是垒砌的砖块,有的建构为砖头拱门,还有桩体,全用木雕印章拓印而来。
·《梦的尽头》,韩梦云,2023,布上油画、丙烯,210 ×75 × 2.5 cm
在古代艺术里,装饰纹样很重要。在韩梦云看来,经历了现代主义、极简主义的洗刷之后,今天的我们已不再去关注繁复的纹样。但是,纹样却最能突显跨文化交流历史,比如:青花瓷器上面的葡萄元素,是自西域传来的。
在手工艺里,我们会发现许多其他地域传来的内容与元素,却因为全球化、工业化,人们渐渐遗忘了像木雕印章这类材料最原始的开端,包括其游走、传播的历史。
·《梦的解析(三)》 ,韩梦云,2022,布上油画、丙烯 ,210 × 300 × 2.5 cm
韩梦云试图把它们在自己的绘画作品里进行融合,过程里,她还使用了油画。之前她长期画油画,自己也喜欢油画,不过,她也曾经试图跳脱出油画对自己的统治,后来并不刻意去回避它,反而改造它,为她所用——即拥抱西方现代教育对自己的影响,也进一步承认自己的混杂性。
·《梦的解析(二)》 ,韩梦云,2022,布上油画、丙烯 ,210 × 150 × 2.5 cm
黑鸟、马匹、骷髅……这些源自寓言故事集里的鸟兽等元素与木雕印章的纹样相互映衬,或者几种不同的纹样本身拓印成一幅画,充满了寓言性,使得观者自然踏入某种神秘莫测又原始悸动的语境之中。
·《梦的解析(一)》 ,韩梦云,2022,布上油画、丙烯 ,210 × 150 × 2.5 cm
·《药物志之三 》,韩梦云,2022,布上油画、丙烯,200 × 130 × 2.5 cm
而展厅中央是主体装置作品《镜亭(III)》,这件作品在2021年沙特阿拉伯首届迪里耶当代艺术双年展首次展出,后来,被韩梦云不断演变出新的版本。
·《镜亭(III)》,韩梦云,2023,双面打磨不锈钢片装置,330.3 × 1036.3 cm
这件作品的灵感来源韩梦云在学习波斯文学和艺术史时读到12世纪波斯诗⼈内扎⽶·⽢哲维在《五部诗·亚历⼭⼤故事·光荣篇》中讲述的“⼆画师竞技”。
罗马画师创作出了⼀幅惟妙惟肖的写实作品,⽽中国画师始终未动⼀笔,只是把墙⾯打磨成透亮的镜⼦,顷刻间映射出了包括罗马画师的画作在内的万物。
竞技结束之际,⼤厅中惊现两幅乍看之下⼀模⼀样的画。读完故事,韩梦云觉得很有意思,她认为故事展现了一种多元的文化,以及丝绸之路上的古人们如何理解想象中的“东西”。
韩梦云通过这一个故事看见了一个想象中的中国,基于此她也开始思考:如何超越“中西”或“东西”交流既有的僵化方式?中国是否能以更广泛、更多元、更多维的方式跟不同文明交流?
实际上,她第一次呈现这件作品时,观众们不知道创作者是谁,是什么性别,是什么国籍,根本没办法认知其身份。
在这次展览中,《镜亭(III)》被放置在展厅中央,圆拱形的镜面与镜框交织,观众可以穿梭游走。根据游走的位置、观看的角度,通过镜子可以看见反射的不同绘画作品。那种感觉很妙。
从木雕印章到系列作品,再到《镜亭(III)》,其实,这次展览更像是一次机会去展现韩梦云的创作工具,它们来源何处?她又怎么样去使用它们?
被展陈的木雕印章代表的跨⽂化历史反映着⽂化与艺术的演变过程,因为流动、流变,它们在新的地域又转变成独特的在地传统得以留存。这也契合韩梦云一直提倡的概念:流变让我们紧紧相连。
西方学术界里喜欢去溯源,到底谁发明、创作了木雕印章?在韩梦云看来,这毫无意义,作为艺术家她可以放弃这样的追溯。
她感动的是——在共享的传统和元素里,我们能找到中国与其他几个国家地域彼此的联系,与印度的关系,与阿拉伯的关系。是发现关系本身,让韩梦云对文化产生了更深刻的认识和喜爱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黄仁勋演讲完英伟达大跌,市值一夜蒸发超1.6万亿元,CES一通发布没能让投资人满意
《编码物候》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
《编码物候》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
iPhone16 Pro更新iOS 18.3 Beta2体验:不吐不快,说说真实感受
华为Pura 80 Ultra大揭秘:国产主摄+超大底长焦,CIS也有助力!
上一篇: 不用买PS5也能玩!索尼独占大作《漫威蜘蛛人2》将登上PC电脑
下一篇: 市场小段子汇总11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