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月20日,聊城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,聊城市委副书记、市长张百顺在发布会上介绍构建聊城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关情况。
张百顺介绍,就聊城而言,构建具有聊城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,必须要深入领会党中央、国务院的决策部署,抓住‘定位、抢位、错位’这个关键,突出因地制宜、彰显比较优势、提升全要素生产率,努力赢得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主动权。近年来,聊城市把抓好实体经济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强市之要,坚持以“1234”工作路径,锻长补短、集群强链,富有聊城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步入快车道。
“1”即夯实传统优势产业这个基础。聊城是典型的传统产业城市,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70%,制造业对经济稳步的增长贡献率达到36.6%,贡献了40%以上的税收,支撑了30%以上的就业,是聊城经济的“压舱石”。像有色金属、轴承、钢管、化工等这些产业,不仅产能充沛,在全国市场也占了重要地位。
近年来,聊城市锚定工业经济“头号工程”,深入实施制造业强市建设三年攻坚突破行动,突出“四化”带动、“五链”融合,产业能级持续提升,连续两年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。一是抓链条。纵深推进产业链链长制,聚焦12条重点产业链,在全省率先探索“一链一院”行动,组建产业研究院等平台20余家。创新实施“工作专班+专业顾问+金融专家”模式,滚动推进100个强链补链延链项目,1-11月,全市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.2%,汽车及零部件、新能源、新一代信息技术及装备制造等产业链产值均超过去年同期10个百分点以上。二是抓集群。经过多年发展,聊城“453X”产业格局加速成型,涌现出一批特色鲜明、主峰凸显的百亿级、千亿级产业集群。其中,有色金属、农副产品加工2个产业突破千亿规模,绿色化工、绿色建材、黑色金属等3个产业超过500亿。今年,冠县镀涂钢板制品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,成为全省唯一连续三年有集群入选的市;绿色低碳有色金属材料集群入选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,实现零的突破。三是抓梯队。通过打造强企方阵,增强发展后劲。聊城市持续健全梯度培育机制,建立专精特新、“小巨人”、单项冠军和产业链领航企业梯度培育库,对目标企业精准画像、靶向提升,今年以来,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型中小企业473家、专精特新企业331家,增量和总量均居全省前列。
“2”即明确新兴起的产业、未来产业两个突破方向。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模式为代表的“三新”经济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、新赛道。对聊城而言,新兴起的产业和未来产业不仅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引领和潜力所在,更是构筑工业新优势、拓展经济稳步的增长新空间的重要支撑。
聊城市立足产业基础与资源优势,明确了新一代信息技术、新能源、大健康等新兴起的产业的发展趋势,同时,聚焦人工智能、生命科学、人形机器人、氢能等前沿领域,精心擘画未来产业培育蓝图,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新动能。为实现这一目标,聊城市坚持双管齐下,精准施策——
一方面,抓住产业园区这一核心引擎,围绕前沿技术、示范企业、科创载体、应用场景“四大布局”,筹划建设新质生产力产业园,实施“产业+科创”“产业+招商”“产业+服务”等六大行动,着力打造黄河流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新高地。
另一方面,精心绘制“培育”“转型”“招引”三张清单,精准“填空”为新兴起的产业、未来产业赋能添翼。他举例说——
围绕“培育清单”,聊城将低空经济作为关键突破,上游依托扎实的有色金属加工、轴承等产业基础,能够为低空飞行器提供5N级高纯氧化铝、氢燃料电池厚双极板等关键原材料和核心零部件;中游则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无人机制造及综合服务能力,像中宇航空,具备年集成2万套智控系统和1万台无人机整机能力;下游广泛拓展了“低空经济+”农业、城市治理等多元应用场景,初步构建起覆盖全链条的产业生态。
围绕“转型清单”,赋能企业深化自主创新步伐。阳谷华泰作为精细化工企业,近年来,转型布局半导体新赛道,波米科技生产的光敏性聚酰亚胺芯片封装材料,不仅打破国际垄断,稳定供货于中车集团、中国电科、长电科技等业界龙头,还成功打入韩国市场,实现了从进口替代到出口的历史性跨越。
围绕“招引清单”,聊城主动对接京津冀、珠三角、济南都市圈等区域合作,成功引入过亿元产业投资项目143个。特别是浪潮集团10万台计算机项目顺利落地聊城,为推动全市经济结构优化、产业升级转型按下了快车键。
“3”即强化科学技术、数智、人才三项赋能。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确指出,要以科学技术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,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。这一战略导向也为聊城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、提供了实践路径。
近年来,聊城市着力推动科学技术创新、数智转型与人才引育“三链”协同共振,全面激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活力。一是科技赋能。建立完善“有突出贡献的公司+创新平台+载体转化”耦合机制,11家实验室入围省重点实验室重组名单,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数量达到320家。健全多元化研发投入机制,规上工业公司研发投入超过85亿元,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3.12%,连续3年位居全省前三。二是数智赋能。把数实融合作为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一项基础工程,加快构建“1+N+X”数字化的经济生态服务体系,“1”是建成了聊城市新型工业化智慧平台;“N”是打造了轴承、电缆、灵芝等多个产业大脑,特别是轴承产业大脑获评省级示范型“产业大脑”;“X”就是培育一系列数字化应用场景,目前已经建成21家省级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场景。此外还抢抓大规模设备更新机遇,加快企业智能化改造,实施技改项目699个,推动1028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。这几年,聊城市在技改投资方面一直位于全省前列。今年前三季度,数字化的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57%。三是人才赋能。聊城坚持一手抓“引”,突出产业留人、环境留人,让企业、科研院校等用人主体“唱主角”,成功引进高层次人才639名。一手抓“育”,注重在实践中发现、培养、造就人才,新增高技能人才超过3万人。同时,聊城还纵向打通中职、高职、本科职业教育贯通体系,每年毕业生人数超过3万人,为聊城市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。今年9月,山东工程技师学院杨绍辉在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中斩获汽车技术项目金牌,实现了中国选手在此项目金牌零的突破,市委市政府对学校、所在团队和选手本人进行了宣传、表彰和奖励。
“4”即优化市场、政策、服务、生态四个环境。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,既植根于坚实的产业基础和要素支撑,也离不开良好的环境保障。
基于此,聊城市紧贴企业未来的发展需求,统筹各类资源力量,着力构建全方位、多维度支持体系。一是法治化市场环境。扎实开展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不正当竞争守护行动,围绕价格监督管理、不正当竞争等领域检查各类单位企业1100余家,全力破除隐性壁垒。深化整治“重复检查、多头执法、随意处罚”攻坚行动,深入开展涉企执法明显问题专项整治,行政检查次数同比下降70%、行政处罚次数同比减少78.5%,企业满意度上升4.9个百分点,这也证明了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。二是规范化政策环境。开展有色金属、新一代信息技术、农产品加工等9个产业“一业一策”政策执行情况评估,持续推动政策优化完善,提升政策效能。深化企业、个人全生命周期“一件事”集成改革,全面建成“无证明”示范城市。争取省惠企政策“直达快享”改革试点,上线亿元。三是高效化服务环境。创新组建重点项目挂图作战和要素保障指挥部机制,集中力量、集聚资源、集成政策,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效提质。248个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投资436.4亿元,快于时序进度16.7个百分点。今年以来,在抓项目建设方面,聊城市一直走在全省前列,重点项目的开工率、纳统率、投资完成率均居全省前列。持续深化干部助企远航行动,做优“诉求通”网络站点平台,确保企业诉求快速响应、涉企问题高效解决。四是低碳化生态环境。大力推广“绿色诊断+改造提升+示范创建”绿色制造建设模式,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顺利通过国家验收,新增省级绿色生产单位27家,数量位居全省第2位。深入实施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倍增行动,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装机容量超过482万千瓦,占比超过29%,随着下一步350万千瓦的风电项目陆续开工建成,届时全市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装机容量和占比将会大幅提升。
“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向‘新’聚能、向‘质’蝶变的重要载体,是聊城加速迈向现代化强市愿景的战略指引和重要支撑。下一步,我们将以产业全面升级、构建多元共生生态为目标,全力向高而攀、向新而行、向绿而进,绘就经济结构更优、增长动力更强、发展势头更劲的新篇章!”张百顺最后表示。
下一篇: 18款免费禁用黄游戏进口